手机版

《大观茶论》第八篇

【原文】罗碾:碾以银为上,熟铁次之,生铁者非掏拣捶磨所成,间有黑 屑藏干隙穴,害茶之色尤甚,凡碾为制,槽欲深而峻,轮欲锐而薄。槽深而峻,则底有准而茶常聚①:轮锐而薄,则运边中而槽不戛 ②。罗欲细而面紧,则绢不泥而常透。碾必力而速,不欲久,恐铁之 害色。罗必轻而平,不厌数,庶已细青不耗。惟再罗则入汤轻泛,粥 面光凝③,尽茶之色。【注释】①底有准而茶常聚:准,平直。《说文〉:"准,平也"。此处 指碾槽
2010-03-23

《大观茶论》第十篇

【原文】 筅①,茶筅以[角力]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正束]劲,本 欲壮而未必吵,当如剑瘠之状。盖身厚重,则操之有力而易于运用; 筅[正束]劲如剑瘠,则击拂虽过而浮沫不生。【注释】 ①筅:读音xian3,古时茶具,竹制形似帚,用以搅拂茶汤。【原文】瓶,瓶宜金银,小大之制,惟所裁给。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 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未欲园小而峻削, 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
2010-03-23

茶道概论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 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 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 、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 ,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 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
2010-03-23

茶 疏

茶 疏 引题许然明茶疏序陆羽品茶,以吾乡顾渚所产为冠,而明月峡尤其所最佳者也。余辟小园其中,岁取茶租自判,童而白首,始得臻其玄诣。武林许然明,余石交也,亦有嗜茶之癖。每茶期,必命驾造余斋头,汲金沙玉窦二泉,细啜而探讨品骘之。余罄生平习试自秘之诀,悉以相授。故然明得茶理最精,归而著《茶疏》一帙,余未之知也。然明化三年所矣,余每持茗碗,不能无期牙之感。丁未春,许才甫携然明《茶疏》见示,且征于梦。然明存
2010-03-23

恬淡生活底的芳甘

前些日子,总喜留连在咖啡的浓烈味觉里,那带一丝甜味与柔顺的奶香,令我深爱且酗饮,仿佛这就是一场场浓烈的爱情。 最近,却喜上茶芳的顺淡。方入口之际,近若无味的金黄水色,却沁出另一种用心体会生活后的感觉! 或许生活总若钟摆来去,一盅盅借时间的杯饮入,在某个静夜底,细心品味。这点滴就有若茶香,在恰当的光景底,慢自甘甜散放,于是在这一片片叶脉底所自然散放的诗韵与平静后,一颗心就这么地爱上……
2010-03-23

散文中茶馆

写茶馆的散文不少,对“不可一日无此君”的茶客而言,“此君”既是茶汤,也是茶馆,难 分彼此的。想要品饮此类散文的读友,可在袁鹰主编的《清风集》中一睹为快。《清风集》书 名太雅,天下茶客有几人知道这“清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花竹松柳风”,而乃茶饮的 心境之风呢?袁君自序中有“几杯茶罢,凉生两腋,那真是‘乘此清风欲归去’了。”编辑《 清风集》很大原因似出于对酒的逆反,袁称“饮茶的人肯定比酒徒、酒鬼不
2010-03-23

题宜兴茶山

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苔柳村穿窈窕,松径度喧豗等级云峰峻,宽平洞府开拂天问笑语,特地见楼台泉嫩黄金涌,芽香紫璧裁拜章期沃日,轻骑若奔雷舞袖岚侵润,歌声谷答回磬声藏叶鸟,雪艳照潭梅好是全家到,兼为奉诏来树荫香作帐,花径落成堆景物残三月,登临怆一杯重游难自克,俯首入尘埃
2010-03-23

喝茶不必海量

烧水温杯陶茶春夏秋冬,三俩杯间冒烟天南地北,管他生熟贵贱他我,全沏一味水,一样杯可知吐纳山岭多少,醉人何须大碗,香杯浅浅贮山头云雾茫茫,若解上山种茶人不单只是想为喝茶,倾一壸红润千手千眼铁观音,洗俗肠是佛手青青,农蒌方圆之内已筐家家户户,有情粗茶煮神仙,品茗父子是人间,温温紫壸杯杯杯,愈冲愈琥珀,愈喝愈人情,喝茶。
2010-03-23

茶 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说一般劳动工作。茶艺是一种物质活动,更是精神艺术活动,器具则更重要讲究,不仅要好使好用,而且要有条有理,有美感。所以,早在《茶经》中,陆羽便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1、风炉: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国道家五行思想与儒家为国励志精神而设计,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其具体设计思想见后章茶道部分。2、笤:以竹丝编织,方形,用以采茶。不仅要方便,而且编制美观,这
2010-03-23

刘才林茶诗若干首

刘才林黄山正行茶叶研究所所长,工程师锦上添花茶:一、 盈盈芳华生黄岳,淡淡玉阶欲入云,九重天上情何许,梦回人间得奇茗。二、 锦簇骄娥舒玉腕,上扶雏菊就牡丹。添些樱香金怀里,花间仙子丽人茶。三、 绿叶牡丹春富贵,穗黄金菊秋荣华。天地无怨长作锦,总有斯人添新花。桂花茶:手持玉叶黄金沫,颊染琼露桂花香;魂消已是清云巅,问君何事还商量?网夹烘茶:倩姿靓色玉亭亭,网夹卸妆不胜春;丹炉长宵转青娥,跋扈东风亦怜
2010-03-23

茶叶渣历史教育

据说从前茶叶刚传到西方去的时候,那里的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吃,后来决定把一整袋茶叶倒进锅里,加满水煮沸,煮“熟”之后,弃去锅中的水,将沥干的茶叶辅以各种作料拌来吃。没试过的人,纵然是品茶专家,大概也很难想象这样的茶吃起来是什么味道。这种特别的吃茶法总让我想到目前的中学历史教育。若说读史可比品茶,那么中学的历史教材无异于滤过的茶叶渣,可能还真的加进了作料。西方学者的名言是: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根本目标之
2010-03-23

壶事二则 (二)

一个很要好的笔友,最近迷上喝茶,想养壶,故来信请我为她挑一只进口美国的大陆紫砂壶寄到台湾给她。只因为,她与男友寻遍了坊间茶壶,并且耽心会买着不是正宜兴进口的。她认为,台湾的商人做起买卖常给人这种耽忧,所以老远的请我从美国寄壶给她,便不算是件奇怪的要求了。乍看来信,教我许久说不出话来。因为,两年前发生的一桩因缘,一直没让她知道。此时,我却突然没大脑的向她披露了:两年前,才刚迷上喝茶养壶的那阵子,屡次
2010-03-23

书法欣赏4

清 宋克草书
2010-03-23

《大观茶论》第九篇

【原文】盏: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①,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底必 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②,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 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 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注释】①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宋人斗茶,茶汤尚白色,所以 喜欢用青黑色茶杯,以相互衬托。其中尤其看重黑釉上有细密的白色 斑纹,古人称为"兔毫斑"。见前注。②易于取乳:宋人斗茶
2010-03-23

《大观茶论》第一篇

【原文】尝谓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求者,其类下一。谷粟之于饥,丝[ 上台下木]之于寒①,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须而日用,不以时岁之舒迫 而可以兴废也。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 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间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②,尤团 凤饼③,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兴 ,海内晏然,垂拱密勿④,幸致无
2010-03-23

绿茶树?红茶树?

有位可爱的新同事问:「红茶是不是长在红茶树上,摘下茶叶做好即成红茶?绿茶就长在绿茶树上,摘下叶子就变绿茶了?」其实茶叶和一般农产品不相同,茶树鲜叶必须经过加工制造,才能成为商品饮料,人们才能体现其经济价值与芳香。因每种茶叶必须有名称来称之。而茶叶叶命名亦有许许多多依据:例如;依其叶形命名,如珠茶、砖茶、银针、瓜片::等,以成茶的色泽命名:例黄芽、紫芛,有的依采制时期称的有:明前茶、雨前茶、春光啦、
2010-03-23

朱德茶诗论长寿

朱德同志一生日夜操劳国家大事,仍然能活到九十多岁,其长寿的密诀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喜欢饮茶是重要原因之一,他尤其喜欢庐山云雾茶,他曾在庐山上写过一首饮茶诗,表达了饮茶与长寿之间的关系。诗云: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诗句浅显易懂,却清楚体现了庐山云雾茶的优点及性能。
2010-03-23

《大观茶论》全文

《大观茶论》是宋代皇帝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我国历史上出名的骄侈淫逸的帝王之一。性风流,颇有才气,书、画、词、文
2010-03-23

散话《茶经 》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茶史、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公元758年左右,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卷茶叶专著--《茶经》。《茶经》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其当时代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
2010-03-23

也谈喝茶与人品

古代的文人﹐硬要將飲茶與人格﹑道德修養扯到一起﹐等同起來﹐這是文人自鳴清高的表現。試想﹐如果按照這些文人的準則﹐飲茶只能成為小眾的雅事﹐大部分人都不能參與﹐我國的種茶﹑製茶事業能夠蓬勃發展嗎﹖沒有國內市場的需求﹐茶葉怎能成為重要的外銷商品﹖傳到海外去。顯然﹐飲茶與人格是無關的。飲茶這種行為﹐既可以談文論道﹐但同樣地﹐在茶桌底下﹐也是可以進行骯髒交易的。中国古代的丁謂是個奸相﹐但他也是對茶很有研究的
201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