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加强产学研合作科技与人才支撑广东茶业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4-08-20   来源:老农茶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华南农业大学学系概况

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是国内从事茶学教育最早的教育科研机构。茶叶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具有明显的学科发展优势。我校茶树品种资源的收集时间早,也较全面系统,我校品种资源圃保留国内外茶树良种300多种。我校能充分利用广东省丰富的茶类品种和特有的饮茶习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首先在全国开出茶艺方向的本科教学,为广东乃至全国培养茶艺人才。“茶艺”专业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特色,以及植物自然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等诸多学科,以“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系统掌握茶叶科学、品牌营销、茶艺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具备茶艺与饮料、饮料食品的开发与营销以及相关事业单位管理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成为茶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一朵奇葩。茶艺毕业生很受茶产业和相关产业用人单位的欢迎,供不应求。

我校茶学专业2000年经教育部10号文批准为全国保护的优先扶持发展的专业;2009年列入财政部与广东省共建专业,投资200多万元进行专业实验室建设,目前已顺利完成:2009年我校茶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作为全国特色专业建设,并提供80万元经费专项建设,这一项目的建设对我校茶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一直进行多层次教育,目前本科生主要面向茶学、茶叶加工贸易及茶艺方向招生。培养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经济管理、法律、方针政策等方面基本知识,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政治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农业技术人才。本专业从1977年开始招收茶学本科生,至今已毕业的35届学生,共1383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从事与农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茶企业等。

1990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2003年列入园艺一级学科覆盖专业,具有招收茶学博士生资格。茶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有茶叶加工生化、茶叶加工与贸易、茶树栽培和种质资源。到目前为止已培养了40多名硕士生,为广东省培养茶叶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技术人才。

二.广东茶业特点显著,发展前景广阔

在新世纪过去的十年里,中国茶叶迅速发展,茶叶种植面积、茶叶总产量和茶叶消费

总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名优茶成为国内消费市场主流,内销茶叶市场空前活跃。在茶饮料和茶多酚等深加工产业成为支撑新兴领域、茶文化领域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广东茶叶市场建设与消费引领中国茶叶发展。广东传统名茶凤凰单丛、英德红茶富有地域特色,香高昧浓,品质优异。近年来,广东茶叶产业显现出以下特点:

1、广东茶叶香高味浓,富有地域特色。广东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之一,是我国华南茶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广东茶园种植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和粤北丘陵山区。2009年茶叶实有面积56万亩,仅占全国总面积2400万亩的2.5%,产量近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126万吨的42%。生产炒青绿茶占一半左右,品种老化,竞争优势不强,主要以地方销售为主,面临着效益低下、采工困难、改种换植、面积萎缩的问题。近年来,广东单丛乌龙茶和新引种的台湾和福建乌龙茶品种以产量高、品质好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以花香型工夫红茶和英德红茶为代表的红茶日益得到消费者喜欢,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2、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饮茶文化最浓厚的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饮茶文化最浓厚的地区,该地区喝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各类茶叶产品都有消费人群。广州人均茶叶消费居全国之冠,2010年人均茶叶消费量在2.5公斤以上,是国内人均消费0.61公斤的四倍多。广东省人均茶叶消费量超过1公斤,因此广东省茶叶年消费量超过10万吨,占全国消费量的1/9。近年来广州茶文化以商贸为纽带,以茶馆业为支持,得到了较快发展。

3、广州已发展成为全国茶叶集散中心。过去十年是广州茶叶市场高速发展的十年,以芳村系列茶叶批发市场建设和贸易的活跃为纽带,每年1-2次的茶叶博览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茶商。广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年流通最估计已超过20万吨,交易额超过100亿元。与此同时,以普洱茶仓贮陈化、铁观音精制包装等为特点的茶叶再加工有了规模化发展,茶饮料、茶叶食品的开发受到重视,茶叶相关行业如包装、茶具设计、加工、销售等领域渐成规模。近年来,集茶叶商贸流通、再加工及茶叶产业综合服务为为一体,广州地区逐步发展成为茶叶商贸、融资、文化交流的中心,同时也兴起了一批有较强经济实力的茶叶经营企业,他们有能力和需求从深度和广度上做大做强。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创建茶叶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广东茶叶技术升级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我国明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列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2006年9月,广东省政府把产学研鲤合确定为广东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点任务实施。

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拳就业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以课塑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荚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产学研结合教育形式可以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了解利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产学研结合是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其实质就是教育面向企业、社会的需求,学校与企业、社会合作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这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产学研结合是高职专业包新及建设的需要,是搞好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是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设计培养方案和确定教学内容的需要,是建设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全面jlI质教育的需要。

近年来,我们在创新产学研合作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宴践。创新产学研合作的集团组织模式,从单一的和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到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从培养学生到增养老师,从成果产业化应用到进行集成技术发展。组织模式也从单个企业松散的合作到紧密型合作,再到行业战略性A作,再发展到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广东省茶叶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通过茶叶产学研合作项目、茶叶产业创新体系项目、科技特派员计划、科技咨询、人才培养与培训等方式,在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系、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茶叶教学科研机构与一些相关茶叶企业展开了系列技术创新与开发合作,取得了不少成果。面对新一轮茶叶技术变革,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开发和人才培养有着良好的合作前景。

在创新产学研合作的结构优化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的科研帮扶促调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的国际合作、多元发展的模式等方面:

1、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为产学研结合提供思想指导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破除封闭的办学观念,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开放的办学理念;树立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全面拓展和发挥高校的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加强对产学研结合的宣传,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全员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自觉性。.

2、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互动机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尤其是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起以“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起保证学校教学科研活动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畅、有效运转的机制,把完成教学、科研、生产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3、结合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相衔接的教学模式,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构筑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操作平台。根据产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搞好课程开发,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过程,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实际的应用需求,设置部分专业领域课和相关实验实习,采用灵活的课程体系和动态的培养计划,探索多种产学研结合教学形式。一是密切校企关系,结合经济社会需求,设置培养方案。学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产业部门需要,调整专业设置,确定招生规模:积极聘请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与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实施“预就业”创新班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提前选拔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办学,联合建设重点领域学科和专业,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行“订单式”培养。学生在培养方案之外,接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提出的课程和培训项目,在校期间接受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双重管理。

4、提高学校自身的科研能力,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高等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是带动产学研合作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科研的重点放在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对企业的技术服务上。要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开展科研活动,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我校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和社会实践一线,在实践中发现和研究企业和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更新教学理论和知识,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教师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获取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不仅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和知识结构,而且还传授给学生要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获取理论和知识的理念。一是学校层面加大组织教师赴企业研究、锻炼的力度。学校组织学科专家教授积极深入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生产实践中开发的新工艺、新方法及新理论,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教学改革。二是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平台,加大派出力度。2008年,广东“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启动后,学校积极响应,合理调整教学部署,大力支持教师投身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学校及时出台了《企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办法(试行)》,从工资福利、人事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激励保障措施,大力支持、鼓励优秀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学习,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科技特派员分赴各地企业,摸清企业技术需求,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5、打造多个产学研教育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一是共建研究开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和科研优势,联合企业在校内共同成立研究开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并以此为依托,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二是联合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以科研促教学,在积极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在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在学生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开展基于项目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和企业联合科研课题,优先结合企业选题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学生研究计划”项目研究。鼓励高年级学生根据企业的需要上岗实践,结合企业的生产任务和科研项目开展毕业设计,提升学生科研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登良,现任华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茶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副会长:曹潘荣,现任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茶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陈文品,现任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副主任。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