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巴蜀茶文化史钩沉

巴蜀常被称作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巴蜀产茶历史悠久,并且在先秦时期就以地方特产的名义将茶作为贡品。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中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rd
2014-07-10

西藏高原的茶文化史

西藏高原上的茶文化,至少也有千 年以上的历史了.藏语称茶为“芙”,是当时汉语“茶 树”的译音。西藏本是不产茶的地区。史料记 载,囊曰松赞时期.吐蕃民间就开始嗜 茶。把茶叶当作、养身之药由来已久,吐蕃王都松芒布杰得了一场重病, 静养之时,王宮飞来一只没有见过的 美丽小鸟.口中衔着一根树枝,枝上有 几片叶子,在屋顶的栏杆角上啼啭。松 芒布杰派人将小鸟衔
2014-07-09

中国茶之饮法源流

饮茶始于西汉,西汉以后,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一煮茶法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二饮。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 西汉王褒《僮约》:"烹茶尽具"。西晋郭义恭《广志》:"茶丛生,真煮饮为真茗茶"。东晋郭璞《尔雅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晚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
2014-07-09

隋唐五代时期的巴蜀文化

隋唐五代一共三百八十多年的历史。其中隋代三十八年,唐代二百九十 年,五代五十四年。在这近四百年间,巴蜀相对于中原来说,战争较少,社会 安定,这个时期是巴蜀的繁荣期。隋统一天下后,隋文帝命其第四子杨秀为益州刺史,封蜀王,镇守巴蜀二 十余年。隋灭亡后,新兴的李渊父子集团在群雄角逐中抢先占领大兴(即长 安),接着派李孝恭攻占巴蜀,当时“天下饥乱,唯蜀中平静”(《大慈恩寺三 藏法师
2014-07-04

中国人与茶

2014-07-02

名茶品鉴之“祁门红茶”

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茶叶的自然品质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最优。祁门一带历史上很早就盛产绿茶,从事茶业者人数众多,唐咸通三年(862年), 司马途《祁门县新修阊江溪记》称: 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黄而香”。祁门在清光绪以前并不生产红茶。据传,光绪元年(
2014-07-01

虫茶(也叫虫屎茶)的特色和种类

虫茶在我国的生产和饮用有悠久的历史,属我国湘桂黔山区特有的林业昆虫产品,深受东南亚、港澳华侨的青睐,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出口的名牌特种茶。虫茶是昆虫食叶后排泄的虫粪粒泡制的奇特饮料,入口清香凉爽,余味怡思,润喉益腑,其味甚佳,且具保健功能,是闻名国内外的特种饮用佳茶。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茶蛀虫,此装茶笼内蛀虫也,取其屎用"、"蛀屑+ 主治, 耳出汁⋯⋯"等文。清代《城步县乡土志》卷五中有"
2014-06-30

中国茶馆漫谈

2014-06-29

明代龙井荼的发展

龙井茶,从其源头来看,属于佛门寺僧炒制的山茶、散茶,炒制工艺最初源 自寺僧,然后流传民间,在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中积累形成;从时间延续来看,其 工艺发端于宋元,成熟于明清,沿用至今;从品质特征来说,形成于元代,成型 于明代,固定于清代,延续至当代,传承不绝。明代是“龙井茶”发展一个承上 启下的重要阶段,为后期龙井茶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到了明代,随着龙井茶崭露头角
2014-06-28

佛教茶文化:禅茶一脉

佛教的饮茶史至晚可追溯到东晋。《晋书·艺术传》记载,单道开在后赵的都城邺城昭德寺坐禅修行,不畏寒暑,昼夜不眠,“日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伏苓之气,时复饮茶苏一、二升而已”,古代有将茶与姜、桂、桔、枣等果料香料一同煮饮的习惯,茶苏即此类。佛教初传中国,国人多视佛教为神仙方术一类。而当时佛教僧人多修习佛教小乘禅法,且严格遵循过午不食的戒规。为了补足午
2014-06-27

茶史漫谈——西汉

茶叶本为偶中得古代有一位神农氏,立誓遍尝百草,用来制药,以解除百姓疾病之苦,因此数次中毒,但都凭借丰富的自救经验而死里逃生。有一天,神农氏又进山采药,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到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在天上照着,不觉有些口干舌噪起来,便寻找就近的水源,以解口渴之苦。忽然一片树叶飘到眼前,拾起一看,竟不知何物。神农氏本就有遍尝百草之誓,这次当然也不会错过。但由于几次教训,也不由得慎重起来,看看叶子,颜色清绿
201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