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只要读书就要喝茶

似乎有这样一个印象:凡是喜欢读书的人大多数喜欢喝茶的。 作家乔叶喜欢喝茶.洗净了杯子、放进一撮茶叶,一泓 废水倾壶而出,干别的茶叶在热浪中翻滚、浸泡、舒展......终于在水中碧生生地还原出了浓缩的生命绿色。 读书似乎也是如此。沉静的心如同洗净的杯子,一行行的黑字如同一片片茶叶.目光所至,心灵所止,如同纯净的废水,将茶叶般的黑子冲泡舒展开来。即刻间,原汁原味的茶色茶香趣茶韵便不绝地饮到了心里.茶是
2010-02-05

茶艺师杨柳,片片茶叶皆成艺术

茶艺师杨柳在温州打拼9年,使她拥有了目前在温州茶业界的地位,她对茶的痴迷以及对茶文化的热爱,更使她的事业蒸蒸日上。赵用摄 职业名称:茶艺师 新鲜指数:★★★★☆ 今日人物:五福茗 杨柳 从业感言:茶艺带来宁静祥和一片悠然飘落的无名嫩叶,成就了世界上最初的一杯茶。而茶艺,则不仅是泡杯好茶的技艺,更是全部感官的艺术盛飨,也是尔雅恬淡的生活态度。茶车前安坐的沉静女子、摆弄茶壶茶勺的纤纤素指、与你娓娓
2010-02-05

冯梦祯学买茶

明代以后,西湖龙井茶叶逐渐形成鲜明特色,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产量有限,冒充“西湖龙井”赝品叶粉墨登场了。有一次,快雪堂主冯梦祯随老人徐茂吴又是仔细观察看,又失去一小撮冲泡后品尝茶汤,结果是再三摇头,竟没有一家是正宗“龙井”。后来,有一家送来一小包茶叶口口声声说绝对是真品.徐茂吴在做尝试,气香味固然与众不同,有一种豆花的清馨。然而,茶艺以及龙井寺的和尚却群起而攻之,说徐茂吴弄错了,这一小包茶叶才
2010-02-05

陆羽煎茶

唐宋时期茶风极盛,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僧道等均以尚茶为荣,对品茶十分讲究,因而出现了一大批品饮的行家里手。 据说,唐时竟陵积公和尚,善于品茶,他不但能辨别所喝是什么茶,沏茶用的是何处水,而且还能判断谁是煮茶人。这种品茶本领,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把积公和尚看成是“茶仙”下凡。这消息也传到了代宗皇帝耳中。代宗本人嗜好饮茶,也是个品茶行家,所以宫中录用了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代宗听到这个传闻后
2010-02-05

当代茶圣-吴觉农

吴觉农,原名荣堂,后更名“觉农”,以示为振兴祖国农业而奋斗之志,曾用笔名有咏唐、池尹天、施克刚等。浙江上虞人。 “觉农先生毕生从事茶事,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态度严谨,目光远大,刚直不阿。如果陆羽是‘茶神’,那么说吴觉农先生是当代中国的茶圣,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陆定一在《茶经述评》序言中对吴觉农所作的评价是中肯得当的。 吴觉农早年就读于浙江省中等农业技术学校(浙江农业大学前身)时,就对茶叶发生
2010-02-05

元帅与茶

陈毅元帅1964年路过峨眉山万年寺,老僧捧出香茶,他连啜三口,连称“好茶”。问僧茶名,僧说正待将军赐名。陈毅元帅说:“我是俗人俗口俗语,登不得大雅之堂!我看这茶形如竹叶,清秀悦目,就叫‘竹叶青’吧!”由此鼓励下,万年寺众僧善种精加工,在1985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第24届食品评选会上,获金奖。
2010-02-05

鲁迅与茶

鲁迅(1881--1936年),原姓周,幼名樟寿,字豫 山,后改为豫才。1898年起,改名树人。鲁迅是他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浙江绍 兴人。“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 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 感觉。”鲁迅在《喝茶》(收入《准风月谈》)这篇杂文中 说的这段话,明白地道出了他的喝茶规。鲁迅在文章 中还说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买了二两
2010-02-05

明代唐寅与茶

唐伯虎(1470-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是他的别号。他是一位热衷于茶事的画家。他曾画过大型《茗事图卷》、《品茶图》。这位桃花庵主,经常在桃花庵圃舍同诗人画家品茗清谈,赋诗作画。画家在诗中,颇有风趣地写道,若是有朝一日,能买得起一座青山的话,要使山前岭后都变成茶园,每当早春,在春茶刚刚吐出鲜嫩小芽之时,即上茶山去采摘春茶;按照前代品茗大师的烹茶之法,亲自烹茗品尝,闻着嫩芽的清香,
2010-02-05

岩茶新传人——刘国英

刘国英档案:南平市劳动模范,优秀科技特派员。男,1967年生,1987年福建农学院茶学专业毕业。园艺师。中共党员。现任武夷镇镇长助理,天心村科技特派员。岩上茶叶研究所所长。所制茶叶曾获首届,二届武夷山茶王赛金奖;2001年中国茶博会五星级肉桂茶王等二十多项奖牌。一没有见到刘国英之前,想象他该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茶人。因为近年来时常听到关于他的传说。有人叫他茶痴,有人称他茶仙。还有一个外号“刘百元”。
2010-02-05

苏东坡杭州三茶联

这是一则颇为著名的民间故事。 苏轼任杭州通判。在杭为官三年中﹐他经常微服以游。 一日﹐他到某寺游玩﹐方丈不知底细﹐把他当作一般的客人来招待﹐简慢说道﹕“坐”﹐叫小沙弥﹕“茶”。小和尚端上一碗很一般的茶。 方丈和这位来客稍事寒暄后﹐感到这人谈吐不凡﹐并非等闲之辈﹐便急忙改口道﹕“请坐”﹐重叫小沙弥﹕“泡茶”。小和尚赶忙重新泡上一碗茶。 及至最后﹐方丈终于明白来人就是本州的官长﹑大名鼎鼎的苏轼﹐便忙不
2010-02-05

文成公主与茶

藏边疆少数民族习惯喝奶茶,凡有客来则敬酥油茶。相传此奶茶和酥油茶是历史上有名的文成公主创制的。当年唐朝文成公主远嫁西域,因她爱茶,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因此在她的嫁妆里备有各种名茶。文成公主初到西藏时,因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干燥,一日三餐以肉食为主,果蔬很少,生活上很不习惯。每当侍女送来牛、奶、喝之后胃总不舒服,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将茶叶掺入奶中一起喝,果然胃舒服多了,而且将茶、奶混合后再喝,味道
2010-02-05

皎然与茶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生卒年不详,活动于上元、贞元年间,是唐代著名的诗僧。他善烹茶,作有茶诗多篇,并羽陆羽交往甚笃,常有诗文酬赠唱和。他不仅是诗僧,又是个茶僧。佛教禅雄强调以坐禅方式彻悟自己的心性,禅宗寺院十分讲究饮茶。皎然推崇饮茶,把饮茶的好处说得更神,他有一首饮茶歌《饮茶歌送郑容》,诗云: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名藏仙府世莫知,骨化云宫人不识。云
2010-02-05

吴觉家 创办茶改场

在吴觉农一生的茶叶事业中,关心、支持家乡茶叶生产发展是重要的内容。1925年,当他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就在朋友们帮助下,筹资3000银元,在上虞南部的四明山麓——泰岳寺办起了茶叶公司,从此上虞县山区开始了大规模栽培茶园的历史。当时,他就想推行机械制茶,但因政局动乱、资金不足而中断。1935年,他在筹办浙皖闽诸省茶叶改良场的同时,又来到上虞,并从浙江省建设厅争取到农业工赈款5000银元,在蒿坝办起了浙
2010-02-05

皮光业以茗为“苦口师 ”

皮光业,字文通,唐朝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子,十岁能诗文,性嗜茶,常作诗,颇有其父之风。皮光业美容仪,善谈论,见者以神仙中人。吴越天福二年拜丞相,因其爱茶,以茗为苦口师,朝廷上下多传其癖。 一日,皮光业的表兄弟邀他尝新柑,并设宴款待。是日,朝廷显贵众集,筵席殊丰。可皮光业上席后,未顾尊中的酒,却呼茶甚急。于是只好进上一大瓯茶。皮光业即席吟道: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席间众人笑说:此师固清高,而难以饥也
2010-02-05

范先生快乐喝茶

说起范增平这个人,台湾对茶稍有一点文化素养的“茶人”,大概没有不知道他的。范增平现任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以“茶的传道士”自居;为了推广茶文化。除了在台湾各地演讲,还马不停蹄地奔波到大陆、日本、韩国、香港等地。最近,为了教导各级公务员利用周休二日学习茶道,进而美化生活。行政院研考会还特别邀请范增平演讲及示范。范增平说:“我现在忙着教别人过有品质的茶艺生活,倒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席不暇暖!要改要改!”不
2010-02-05

叶君健独钟茶饮

当代著名作家叶君健从年轻时起就爱好饮茶,在重庆大学教书时,常与友人去茶馆喝茶聊天,特别喜欢品四川的沱茶。他说:“中国美好的东西太多,茶是其中突出的一种。它既高雅,又大众化。中国人的生活,除柴、米、油、盐、酱、醋以外,还必须有茶。”
2010-02-05

康熙与碧螺春之间

关于碧螺春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洞庭东山有座碧螺峰,石壁里生长着几株野茶树。每年春天,当地的老百姓都会背着茶筐前去采摘,炒制饮用,如此数十年,不见饮用者出现任何异状,当地百姓身体较之其他地区还更为健康、强劲。康熙朝的某一年,到了摘茶时节,老百姓又来采茶,茶叶长得特别茂盛,采多了筐装不下,只好把茶放在怀里。没想到茶受到体内热气蒸熏,突然散发出浓烈的异香,采茶者不约而同惊叫起来:“吓煞人香!”
2010-02-05

老舍品茗著《茶馆》

当代著名文学家老舍是位饮茶迷,还研究茶文化,深得饮茶真趣。他多次说过这样精辟的话:“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本来中国人是喝茶的祖先,可现在在喝茶艺术方面,日本人却走在我们前面了”。他以清茶为伴,文思如泉,创作《茶馆》,通过对旧北京裕泰茶馆的兴衰际遇,反映从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后50多年的社会变迁,成为饮茶文学的名作,轰动一时。
2010-02-05

古今名人茶事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渊远流长。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我国人民生活关系密切,自古至今,有许多名人与茶结缘,不仅写有许多对茶吟咏称道的诗章,还留下不少煮茶品茗的趣事轶闻。唐代陆羽,善于煮茶、品茶,耗一生之功著成《茶经》,流传千古,后世尊为“茶圣”。陆羽取水极为讲究,煮茶必佳泉。他将煮水分为三个阶段:一沸、二沸、三沸。认为一沸、三沸之水不可取,二沸之水最佳,即是当锅边缘水像珠玉在泉池中跳动时取用。
2010-02-05

乾隆皇帝封御茶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
2010-02-05